第二届暹罗智库·尚道社会研究所系列论坛 暨“中泰经济合作新机遇”研讨会顺利举办

      2019年2月22日,第二届暹罗智库·尚道社会研究所国际智库系列论坛暨“中泰经济合作新机遇”研讨会顺利举行。来自中泰两国的学者与企业家齐聚泰国正大管理学院,围绕中国在泰投资、澜湄合作、泰国运河建设、泰国东部经济走廊(简称EEC)等话题开展演讲与交流,为推动中泰两国经济发展、探索合作机遇贡献了新愿景、新视角和新启发。泰国暹罗智库首席执行官洪风和中国尚道社会研究所所长寒竹分别致欢迎辞。

参会嘉宾合影

中泰经贸投资与合作前景:来自企业界的经验

      在研讨会上,来自中泰两国的企业家们专门分析了泰国经济的前景与合作机遇。

      泰国开泰银行高级副总裁蔡伟才以“中美贸易战阴影下之泰国投资商机”为题,向与会者介绍了泰国作为东盟经济之枢纽的重要性。他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将是一场持久战。中国在巩固欧美市场的同时,有必要另辟蹊径,拓展平衡市场;而泰国无论是市场规模与经济实力,还是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都是中国企业投资东盟的首选之地。近年来,泰国政府提出的“泰国4.0”经济发展规划与中国政府的“一带一路”倡议相得益彰,东部经济走廊(EEC)涉及到的基础设施建设、“智能城市”发展、高科技产业等以及新推出的“南部经济走廊”发展规划为中泰双方合作提供了新机遇。

      在当前世界经济严重不确定性的局势下,中国企业如何更有效地规避经济大国之间贸易摩擦并寻找新商机?针对该问题,泰中罗勇工业园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高级顾问徐根罗在演讲中指出,中美贸易战唤醒了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意识,许多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将产品原产地多元化,泰国是最适合的国家之一。2018年中美两大国对泰国投资的突飞猛进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泰国在东南亚区域的重要性。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泰国《国家20年发展战略规划》以及“东部经济走廊”(EEC)相对接会释放众多投资与经贸机会。其中,电子、医疗、农业生物技术等泰国政府特别鼓励的十大行业,以及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新经济产业可为中国企业带来商机。

      中泰侨商联合会会长邝锦荣结合在泰从商经验谈到,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与“泰国4.0”对接互补,其中高科技行业、农产品深加工、太阳能等行业均为中泰合作孕育了机遇。中国企业走出去应注意深入研究泰国的政策法规、文化和社会环境,制定出合适的管理方法,避免“水土不服”问题。邝锦荣博士以日本为案例说明,日本企业十分注重商业信息的共享,政府也有专门的机构对接泰国投资,而中国目前还缺乏专门的机构来为企业提供服务和指导,中国企业在未来要摆脱“散兵游勇”的状况。

      中泰侨商联合会副会长孙薇以“互联网经济与泰国经济的结合”为题,向与会者分享了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及其在泰国的落地问题。通过回顾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三次浪潮及东南亚互联网经济的增长,孙薇认为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正值电商发展的崛起阶段,中国的“互联网+零售业”在泰国大有可为。中国企业在泰国开辟电商市场,应注意解决好用户信任和支付习惯、人才储备、物流基础等几个问题。

 泰国运河项目研究——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近年来,泰国政府和民间对“运河项目”的关注也引起了参会嘉宾的讨论。泰国暹罗智库首席执行官、泰国正大管理学院中国研究生中心院长洪风认为,目前关于“泰国运河项目”在民间的讨论非常热门,泰国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还专门举办研讨会加以论证。这说明“泰国运河项目”正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从泰国“9A运河项目”的支持者来看,运河的开凿将有助于让泰国成为世界主要海洋运输的枢纽,有助于带动运河周边城市的发展、维护泰国经济的稳定、有助于提升泰国在东南亚国家的地位。展望未来,洪风认为维持对泰国“运河项目”的讨论于中泰双方都有利,在很大程度上它能够平衡地区力量,减少战争发生的可能性。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国际研究部主任陈晓晨以“泰国运河的历史和现实”为题发言。他通过回顾“泰国运河项目”的历史指出,泰国运河计划由来已久,项目的动议都发生在一定的国际背景之下;与新加坡的发展明显呈负相关;几乎历任泰国元首或首脑、实权人物都或多或少推动,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最终都无疾而终。通过对运河建设的“SWOT”分析,陈晓晨得出泰国运河项目的起起伏伏是其内政外交的缩影,开凿运河价值很大,风险和成本也不小;尽管短期内实质性推进的可能性不大,但维持经常性的讨论仍有重要意义。

 中泰经济合作的对接点——“澜湄合作”与“泰国工业4.0”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泰双方经济合作如何寻找对接点?“泰国工业4.0战略”这一波工业化的特点是什么?“澜湄合作”的有利条件及面临的挑战又是什么?相关学者给予了详细分析。

       尚道社会研究所所长寒竹在演讲中指出,当前中国的外部环境发生重要变化,“一带一路”也正从全面布局向重点地区发展,而泰国作为一个受认可的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当属东南亚地区的重点地带之一。不同于“亚洲四小龙”时代,泰国新一波工业化的定位非常高,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智能化、注重环保等是其主要特点,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工业体系是主要目的。在这种局势下,中国企业走出去要实现观念上的转变,掌握对方所需,注重和当地的社会制度与文化相契合。一方面中国要有提供高端产业平台的能力,投资要有高起点;另一方面,中国应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将中泰合作推向新高度。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巍作了“‘一带一路’建设在中南半岛:澜湄合作的发展与挑战”演讲。李巍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在政治、文化、经济等层面存在诸多挑战,中国在继续推进该倡议的同时,还应集中优势资源发展重点地带。综合考量地理条件、经济基础、文化相似度几个要素,中南半岛应该成为中国的战略重点,而澜湄合作机制则是非常重要的平台。鉴于澜湄合作的成果和特点,尤其是在泰国相关项目的落地,中国应乘势而上,进一步完善澜湄合作的相关制度安排、深化彼此联系、拓宽合作领域,为中泰经济合作创造稳定的经济环境。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罗仪馥博士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分析了泰国经济的历史演变及现实特征。罗仪馥指出,当前泰国产业结构中服务业和农业占据优势,具有代表性的工业部门主要是纺织服装与汽车制造,国民经济支柱性生产部门相对薄弱。“泰国工业4.0战略”正是泰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起点,其重点在于增强泰国工业竞争力,包括农业的工业化与科技化,开始发掘高技术产业的潜力等。因此,未来中国对泰投资的思路应逐渐从资源型产业向高科技产业转变,包括跨境电商领域、东部经济走廊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为中泰双方创造较大合作空间。

      在研讨会上,与会嘉宾还就泰国与越南的市场竞争,美国和日本对泰国投资、泰国的人文环境、工业化前景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其中,来自泰国正大管理学院中国研究生中心院长助理张玉兰专门介绍了泰国南部民众、民间社会、政府相关部门对“9A运河项目”的基本态度。

      据悉,暹罗智库·尚道社会研究所系列论坛由泰国正大管理学院、泰国暹罗智库联合中国尚道社会研究所主办,每年召开一次。在“一带一路”倡议大背景下,论坛主要聚焦于中泰经济合作与发展、东南亚政治经济等议题,旨在为中泰两国的企业家、学者提供交流平台,增进两国深入了解与合作,为中国与泰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库建议。与会学者认识到,在当前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环境下,“中泰一家亲”更加需要筑牢友谊,探索新的机遇,用更广阔的视野、更扎实的研究去思考未来、应对挑战。

 

(供稿:尚道社会研究所)